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译通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新译通科学论文翻译公司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后产生新问题而告终。只有存在问题,学生才会产生困惑和求解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因此,探究应从提出问题开始。在自然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质疑能 力的培养。下面我谈谈自己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 培养质疑精神,让学生“乐问”。 首先,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想问”。提问是孩子的天性,而不少孩子被送入学校后,智慧的甘泉却反而渐渐干涸,听不到他们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重要原因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往往通过灌输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师成为学生眼中的“神”,很多学生认为教师说的或课本上写的一定是正确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很难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就提不出问题了。因此,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 其次,教师还要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树立“言者无畏”的意识。小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即便是看到一群毫不起眼的小蚂蚁,他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在地上趴上半天,一边观察小蚂蚁,一边还会没完没了地提问:“小蚂蚁在干么?”、“它们是怎么吃饭的?”、“蚂蚁会说话吗?”“蚂蚁待会儿认得回家的路吗?”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虽然都不复杂,甚至有的也不成为“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来自于学生对身边生活、环境的直接观察及其感受。我们进行自然学科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像观察蚂蚁那样,去观察、研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由此不断地、自主地去发现一个个新的问题。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地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多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的时候,才真正地意味着学生自主探究的开始。因此,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幼稚的还是较有深度的,教师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倾听,多鼓励少责难,把学生这种探究兴趣引导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开启问题意识的大门。学生在学习上才会产生积极性、主动性,他们才会越来越“乐问”。
二、 培养质疑能力,让学生“善问”。 首先要“引而生疑”。引导学生从一些生活现象和实验中,提出一些疑问。如执教《根的作用》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一天每人准备一株带根的植物浸在滴有红色墨水的试管里。第二天,学生惊奇地发现:植物的茎、叶脉都变红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都想弄个水落石出。因此一上课,学生纷纷提出问题:“茎、叶脉没有浸在红水中,为什么会变红?”“试管里的红水为什么会变少?”等。这时,我再讲解这是因为根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于是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一抽象的知识点。 其次,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敢于提出来,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就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就将质疑内容的来源归于学生。 最后,教师要起好“主导作用”。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的,应为学生怎样提问和该提什么问题做示范,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组织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并让学生去讨论,适时点拨。此时,学生会把这种提问 当作学习的动力,并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三、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问” 虽然,学生已经“善问”了,但不等于就能把问题问在重点处、关键处,往往会出现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不能切中要害,有时甚至还会提出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紧要的问题,浪费时间。这时,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联系方式(请点击各地公司就近垂询)
中国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长沙 武汉 重庆 成都
|